冰雹
云昌明
1975年,我参加保亭县委、县政府组织的第四批农村社会主义路线教育,到大本以北的、阿宅岭下的202公里的红山公社驻队,搞同吃、同学习、同劳动的“三同”工作队。
当年天气冷得惊人,时有牛被冻死 ,秧苗被冻死。为了保护耕牛,村人用麻袋缝成或织成牛衣披在牛身上保暖,冬天没有草,用早已贮藏好的新鲜的稻草喂牛。为了不误农时插秧,要到田里挑泥土,到晒谷场做成一拢一拢的田畦,把浸泡过的谷子撒在泥土上搞“小苗带土”,露天育苗可不行,也会冻死的。有时还要上山割来茅草编成一片一片的茅草片,晚上盖在育秧苗的苗床上,同时还要灌水,撒上草木灰以保暖。第二天早晨浓雾弥漫,到了八、九点钟浓雾慢慢散去,村人才小心翼翼地掀开茅草片,让阳光照射。
红山公社的冬天,北风呼啸,寒冷透骨,浓雾弥漫在公社周围,黎村苗寨,山坡田野……能见度很差,根本看不见二、三米之外的任何物体。清晨,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和棉裤,还觉得冷,工作队员个个被冻得手裂脚裂,鲜血直流,但仍然坚持下田参加劳动,干农活。
冬天,层林落叶,光秃秃的一大片,云雾缭绕,山坡田野,房屋到处是白茫茫,一片银色的世界,一年四季的变换多奇妙!
一天清晨,不知谁家的孩子大声叫喊:“下雪呀!大家快来看冰块呀!草屋上全是一块一块冰块!”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醒了,大家跑出屋外看,果然是一块一块大小不等的像冰块,有的还冒着水蒸气。大家说:”那不是冰块,而是冰雹,海南没有下过雪,没有冰块,没有结冰。海南地暖不积雪,只有下冰雹、霜冻、云雾。我们兴致勃勃地捡几块冰雹,冷得手心发麻,赶快放在面盆和水桶里,不久即融化成水,冰雹白色、发亮、宛如水晶石、晶莹剔透、玲珑别致的物体。
冰雹的形成,冰雹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。它是一些小如绿豆、黄豆、大似粟子、鸡蛋的冰粒。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暴晒气化,然后上升到空中,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,凝聚成云,遇到冷空气液化,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,形成雨滴,越来越大,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,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,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,就是下雪了,如果是遇温度急剧下降,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,就是冰雹。
我爱多么奇妙美丽的冰雹,因为人生第一次看见冰雹时心里的愉悦,无法形容。
单位:保亭县商务局
时间:2016年6月9日